武安之窗
标题:
武安工业发展的辉煌进程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心
时间:
2019-7-19 12:03
标题:
武安工业发展的辉煌进程
武安作为“以钢立市”的典型重工业城市,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不停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手抓钢后延伸,钢铁产品不断向更高质量和效益迈进。翻开武安工业的发展史,拂去历史的浮尘,每一个发展阶段总会有一些星光熠熠的坐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时间的进程,去回望武安工业的那些辉煌时刻,更加勇敢前行,书写武安工业新的历史篇章。
武安铁矿丰富,是全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低硫低磷,有“人参铁”之称,而且煤炭储量也很丰富,是全国58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在“三面红旗高高举,钢铁产量超英、赶美”大炼钢铁的上世纪50年代,武安这个以资源型为主的工业强县雏形初步形成。
1958年8月投资700万筹建年产5000吨生铁的“武钢”,10月3日炼出第一炉铁,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千吨铁”红旗县。1966年,国家冶金工业部把武安“群众办矿”列入了国家计划。1969年1月21日在邯郸召开的全国冶金小矿山会议,将武安“群众办矿”作为典型,组织全国500多名代表到武安参观学习。1976年底,全县煤矿达到11座,年产煤40.8万吨,产值696.7万元,年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966年增长的22.7倍和37.7倍。
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精神,县、乡镇、村(街)、联户(个体)一起上,武安成为远近闻名的煤铁大县。1988年10月,武安撤县建市,成为邯郸唯一的县级市,全省首批扩权县(市)、经济发展二次提速。
进入新世纪后,武安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立建设“工业强市、钢铁武安”,不断朝着“铁变钢、钢变材”的方向努力。2002年,普阳钢铁等5家企业在铁后延伸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铁变钢,当年全市炼钢产能达到200万吨,同时还涌现了东山、元宝山、津安等8家纳税超千万大户。
2003年8月,当时的文丰钢铁的宽厚板、中宽带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至此,武安钢铁行业先后实现了“铁变钢、钢变材”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根据国家、省和邯郸市要求,武安自2008年开始陆续关闭煤矿,2011年彻底退出。“钢铁武安”不断崛起。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与此同时,面对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三去一降一补”,武安建起全国首个县级产能交易平台,承担的省“6643”去产能计划任务圆满收官。2013—2017五年间,共压减铁931万吨、钢818万吨,是河北省压减最多的县(市)之一。东山、广耀、运丰3家企业整体退出,实现了围城企业退出转型的重大突破,有效破解了退城进园项目产能置换的瓶颈制约,经历阵痛后的武安涅槃重生。更加值得骄傲的是,“武安去产能经验”受到国务院和省、邯郸市充分肯定,成功趟出一条钢铁大县压减产能、整合重组、退城进园的“多赢”之路。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武安工业正向我们走来。
欢迎光临 武安之窗 (http://bbs.wa86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