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安杂谈] 邯郸各县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3: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安市:其地多山,在邯郸西,战国时为赵邑,汉初置县。县址在固镇,隋时迁于今地。1998年撤县建市。历史上,苏秦、白起、李牧均见封于武安,名曰武安君。秦赵阏舆之战又有武安瓦振一说。可知武安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颇有声名。或云,其名有武可安邦之意。(磁山文化因此地磁山得名)

鸡泽县:在永年东北偏东,地处平原。洺河(沙河)、滏阳河过其境。因春秋之时其地人民多养鸡鸭,且当时为水洼之地,遂名鸡泽。先后属卫、晋、赵。毛遂及其后裔皆以此为封地。隋开皇六年置县。1958年并入曲周,1962年恢复县治。

邱县:地处曲周东北,因平丘山得名。黄河故道过其境,故禹治水导河曾至衡漳(今邱城东南)。汉宣帝地节三年置平恩侯国于邱城西,历更其名。元至元二十六年立丘县,清雍正三年为避孔丘之讳更名为邱县。

永年县:邯郸北鄙。西部为丘陵之地,东部则一马平川。古时名曲梁,属晋,后为赵地。隋仁寿元年改称永年。杨氏太极,武氏太极发扬之地是也。

曲周县:处肥乡东北。地势平坦,滏水过境。春秋时为曲梁地。汉高祖六年封郦商为曲周侯,曲周始现于书。盖因其为曲梁之边地也。

邯郸县:环抱邯郸市,西部有丘陵,东部平原地。滏水过境。县名得于汉高帝五年。

肥乡县:在邯郸东,皆平原之地。沙丘之变前期,肥义遭诛,惠文王嘉其功立肥邑为其封地。曹丕黄初二年改其名为肥乡县,后多遭撤并,于1962年重新恢复县治。

馆陶县:在肥乡东,春秋属晋,为冠氏邑。后属赵。汉景帝时,馆陶公主许女陈阿娇妻刘彻。方有后世所谓金屋藏娇。汉平帝二年置馆陶县。魏征生于此间。(其地产陶,或因此而得名?)

涉县:位于武安西南,地处山区。太行盘桓全境,清漳、浊漳汇于其间。刘邦元年置沙县于此,后改称涉县。金时为崇州。抗日时期刘邓大军总部所在地。

广平县:在肥乡东南,地处平原,金大定七年建县。

成安县:在邯郸东南偏东,为平原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建有乾侯政权,汉时作斥丘县,北齐时置成安县。寇准在此曾为知县。

魏县:在广平南。地势平坦,漳河、卫河过境。夏时作观户国,先后属卫、晋、魏。苏秦联纵六国,号令天下于此。汉高祖十二年置魏县,1958年并入大名,1961年恢复县治。

磁县:在邯郸南,地有山丘,漳滏过焉。岳城、东武仕居其内。曹丕黄初三年设邻水县于此,隋开皇十年改称慈州,北宋政和三年再异其名,曰磁州。民国二年方作磁县。

临漳县:在成安南,土多沙质,漳河穿其境。为殷商近畿之地,西周为卫地,春秋属晋,后属魏。古名邺,齐桓公始筑其城,汉高祖置邺县。晋建兴二年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名临漳。建安风骨,铜雀三台生于此地。

大名县:在魏县东,馆陶南,地势平坦,漳河,卫河过境,有泄洪区。春秋时作五鹿城,刘邦十二年建立元城县于此,曹魏黄初二年置阳平郡,北周时叫魏州,唐朝更其名作大名府。自隋唐后,为历代州郡、府、路、道治所。后唐李存勖同光元年在此建都,名东京;宋仁宗庆历二年定大名为陪都;金晋藩国大齐皇帝刘豫都于此,名曰北京。狄仁杰曾在此做魏州刺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4-12-27 11:23 , Processed in 0.086242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