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0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安杂谈] 从守岁诗词领略古人的春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00:25: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唐·史青《除夜》)除夕之夜,是中华民族最欢乐的时刻。东南西北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合家团聚,围炉守岁,怀着喜悦的心情,迎迓又一个吉祥的新春。
  随着世事的变迁,尽管现在的守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除夕守岁与其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守岁之风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时光上游。西晋周处《风土志》把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长幼聚饮号为“分岁”,夜以待晓命为“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盛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对这一习俗作了多种描绘,给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章。
  最早的守岁诗,大约是南朝梁代的徐君倩所咏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情深恩重的夫妻锦衣紫袍,在除夕之夜饮酒守岁,为等待东方的第一朵朝霞,又怕什么头上佩戴的首饰变得沉重!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欢乐达旦的情景。“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词。”正如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的那样,“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与徐君倩同代的诗人庾肩吾彩笔濡染的画面令人神往,畅饮柏树叶浸泡的美酒之后,用葱、蒜、韭、蓼、蒿等五种辛辣食物制成的“五辛盘”遥拜先人。此诗让人一窥古人祭祖敬老的风俗,亦可使人一见古人欢度除夕的风情。
  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把亲人团聚的场面描绘成“盍簮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意思是说辞旧迎新的热闹,将站在槽边吃草的马也惊得啸叫起来;彻夜通红的烛光,吓飞了林中憩息的乌鸦。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同样写有《守岁侍宴应制》的诗,把那些达官贵人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季冬除夜话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灵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豪华的宫殿,辉煌的巨烛,精美的御筵,神妙的仙乐,怒放的梅花……除夕之夜,一派歌舞升平君臣同乐的气象。但世上总有不如意的事横在眼前,白居易在漫漫仕途的奔波中独在异乡不知度过了多少除夕!“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诗人在《客中守岁》里由无奈的孤寂联想到因生计忙碌的“未归人”,一掬自怜与同情之泪。高适也从自己的类似经历中,借《除夕作》大发感慨:“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年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除夕不能回家与亲友团聚的漂泊者思亲怀乡凄苦中的豁达之情。
  除夕守岁,即怀着留恋,更充满希望。苏轼在《守岁》诗中议论风生:“俗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麟半以没,去意谁能遮?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描述佳节民俗,感叹人生苦短,把已逝的时光妙喻为钻洞的长蛇,到了年末的最后一天,好像剩下的蛇尾,想捉也捉不住了。一个“恐”字表露他永远向前的人生态度。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因公公赵挺之得罪权贵而罢相,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悻悻离别汴京,不久又遭家破国亡之痛,于颠沛流离中的一个除夕,孤苦无依的易安居士填了这阙痛楚的《永遇乐》。当年皇都除夕的盛况与喜悦令“词中女皇”魂牵梦绕,黯然神伤。
  待到宋嘉定三年即公元1210年,85岁的爱国诗人陆游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度春节,除夕之夜写下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气氛悲凉,沉郁,基调高昂、豪壮,抗金北伐、一洗国耻的日子终会来到!捧读的是放翁收复中原的赤子情怀。最让人缅怀、回味的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除夜》——坐在元朝寒气噬人的狱舍里,亦是诗人生命中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身陷囚笼,文天祥没有一点畏惧,也不抱一丝幻想,回首漫长的人生之旅,“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面临死亡,“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酒,挑灯夜未央。”诗人身世俱忘的磊落情怀和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给一代代后人不知有多少的鼓舞和感动!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 解黎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4-12-27 10:55 , Processed in 0.08859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