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9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老兵王顺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2:0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和平年代回首那些年战火硝烟,隔着历史的潘篱,尽显厚重与沧桑,大气与凛然。当年的残迹与参与者也已渐渐消逝于历史,然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当年的她15岁,投身于60军180师卫生队为卫生员。今日,记者怀着崇拜的心情走进康颐园采访这位老兵。
        王顺婉今年83岁已是耄耋之年,我们走进她的房间,老人从柜子里拿出那些褪色的参战纪念章、和平鸽印章、战场上老照片等物件。在交谈中我们得知,王顺婉从小是个孤儿,她的老家在湖北沙市,曾流浪长达八年之久,偶然的机会她被解放军收养。1949年12月她参了军,并于1951年随军入朝,参加了那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抗美援朝战争。
        讲起当年战场上的经过,老人滔滔不绝。有一天下午,领导通知她们接受紧急任务,到距离138里地的目的地接收伤员,晚上吃完饭就开始出发。她们跑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7点到达目的地,赶到目的地战友们累的全部躺下不动了。
        我记得指导员还踢我的背包,小鬼小鬼起来了到了我也没醒,结果提起我的背包包提起来。炊事员在准备烧水,伤员也快下来了迎接伤员,结果就在这时候,美国飞机来袭击我们,美国飞机是三架飞机一组,一共三组这组走了那组来了一共搞了两个多钟头,我们一直趴了两个钟头,趴在伤员身上或趴在地下,不能站也不能坐,因为目标太大容易受伤。其中有一个战友姓钟她是班长,我是副班长。在朝鲜(战场)有规定,你在你的伤员应该在,你在伤员没了那你就是失职,她趴在伤员的身上同归于尽了,她最后就剩一只鞋。
        战场上的伤员都是分散在山沟沟里各个防空洞里。白天还好说,晚上就比较复杂了。她们一边背着挎包里面放着药,放着敷料,一边背着个小手枪,一手提个马灯,一手拿着手电筒。
        到这个山洞里给这个伤员打打针,到那个山洞里给那个伤员换换敷料、擦擦伤口,那个伤员疼的要命给他一片止疼药,就这样一个防空洞串一个防空洞,山沟沟里串呢。
        1953年4月王顺婉随部队回国,她服从组织分配到军事学院医院跟随一名老军医学起了针灸。她开始用自己学到的技术为部队官兵施治,解除他们神经衰弱、关节炎等带来的痛苦,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从此,王顺婉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50多年。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卫生员,毅然奔赴前线戌卫祖国。当年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已经没有了,但作为一名老兵,他依然深深地怀念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岁月,也深深地祝福伟大祖国永远和平安定。
        我能够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我看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我感到很高兴,跟我的那个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感觉很幸运。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5-8-27 17:16 , Processed in 0.084901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