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3人,6年,成就1部武安文化大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16: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部倾注了103个人的心血,耗时6年才完成的武安文化大作,是一部覆盖全面、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的关于武安文化的专著。它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真实的笔触记录了武安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就是由《武安农耕文化》《武安饮食文化》《武安匾额文化》《武安城志》《武安方言》《武安民居文化》《武安文化脉系》《武安快板选》《武安地名文化》《武安平调落子剧本选(三)》等十本书籍组成的《武安文化丛书》,一部记录武安历史、传承武安文化的精品佳作。
  千百年来,武安人深耕于这片热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在冀南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成就。独有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成就了武安雄厚的经济基础;八千年前的磁山文化、两千多年的冶铁文化、走南闯北的商帮文化、厚重绵长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见证着武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沉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灵魂,文化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推动,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影响。作为全国百强县、经济强市的武安,理应成为文化强市。为了保护和传承武安文化,锻造文化软实力,让其成为助力武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引擎,武安退休老干部孟天顺、刘玉平、牛保增等人决定编写武安文化丛书,续写武安文化新画卷。这个决定也得到了武安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邢乃玉的大力支持和新金钢铁集团董事长高万军总经理高扬的慷慨资助。
  编纂出版《武安文化丛书》,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从2016年10月启动编纂到2022年12月顺利出版,6年的时光里,这部丛书融入了太多人的情怀和心血。他们中有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干部,也有热爱武安文化的在职职工,有生活在武安的青年才俊,也有在外工作的武安乡亲。他们放弃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和舒适惬意的闲暇时光,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这部丛书的编纂中。年龄或许不同,身份亦有差别,可他们却都有一颗保护武安历史、传承和热爱武安文化的心。为了这部书的出版,他们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为了确保丛书内容的真实性,他们除了千方百计地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外,还深入乡村宅院、田间地头走访群众,挖掘资料;为了确保丛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到每本书的主题,小到每个章节的题目,他们都深入调研、反复研讨;为了确保丛书编辑质量扎实过硬,他们字斟句酌,细致编写每一段字句……一次次的熬夜写作,一次次的病痛折磨,一次次的“上山下乡”,都不曾让这些人有过丝毫的退却。正是靠着这些“埋头苦索”寻觅资料的拓荒者,“舞文弄墨”的奋笔疾书者、“耐心细致”的校对者和“慷慨解囊”的资助者,才有了这部丛书的最终出版。没有分文的报酬,有的只是默默的无私奉献;不求他人的赞赏和肯定,只求为后人留下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丛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透过它,让更多的武安人了解了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异彩纷呈的民间习俗;研读它,让更多的武安人认识了家乡先辈们的智慧和才华,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热情。是它,让武安丰富的文化遗存得以保留;是它,再现了武安的辉煌历史,也是它,激发了更多的武安人把家乡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的动力。
  《武安文化丛书》,记录了武安城的沧桑巨变、描绘了武安的风土人情、写尽了武安人的家国情怀。我们惊讶于武安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赞叹于《武安文化丛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更钦佩于武安有这样多的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文化精英。
  这部丛书,彰显了武安人的文化情怀,传承了武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必将传承武安人敢想敢拼的奋斗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武安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5-1-10 09:43 , Processed in 0.090137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