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安杂谈] 春节这些教育不能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13:10: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节日里要走亲访友、拜年、观灯、逛庙会等等,喜气多多,活动多多,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因为教育要因时因地,贴近生活。节日期间着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和有关专家,他们给出了建议。

不能少之1

    传统文化教育

    许先生:有一年,我带着女儿回老家过年,老家的风俗与济南不一样: 半夜里起来走家串户拜年;见了比自己小很多的人也要按辈分叫“奶奶”;“大枣饽饽”、“圣虫”、“面鱼”等各种琳琅满目的面食;还有几乎一句也听不懂的方言,11岁的女儿感到特别新鲜,我就引导她做了两地风俗的对比,女儿学到了不少知识,还成就了一篇优秀的寒假作文。

    滕州二中的梁玉景老师说,经济发展了,市场繁荣了,物资充足了,百姓生活红火了。但遗憾的是,时下的“年味”似乎淡了。很多人都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知之甚少。所以唤醒孩子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刻不容缓。

    的确,中国历史悠久,“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进了腊月到出正月,一个节接着一个节,每个节都是一个神奇的传说,包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孩子来说,许多传统的民俗的东西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不要忘了,我们可是炎黄子孙呐!过年,不仅是要吃喝玩乐,也是文化的传承,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一下传统文化教育!”

    从教30多年的、全国特级教师乞周勤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或者和孩子一起查一下“年”的传说以及与年有关的各种风俗,带孩子到一些文化场所体验民俗风情,感受“年”的气氛。那些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的家长,更可以利用孩子眼里的新鲜和好奇让孩子了解一下自己家乡的文化,单是家家户户门上的大红春联中,就包含着多少学问和知识!不妨让孩子识记一些精彩的对联。

    不能少之2

    孝心教育

    曹女士:我老公家在外地,除了孩子一两岁那两年外,十多年来我们每年春节都带着孩子回老家,给老人买些礼物,跟他们唠唠家常,让孩子与爷爷奶奶相处几天,老人特别高兴,每年都盼着我们回去,这几天也成为他们最幸福的日子。常年在外的我们,为能给老人尽点孝心而欣慰,孩子耳濡目染,也很懂事、有孝心。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春节,是全家老小团圆的节日,所以,也是每个人对父母尽孝心的好时机,更是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的好时机。

    无论你是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回老家到父母身边过年,还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只能给父母打个电话,抑或是平时和父母同居一城,过年到父母家相聚,都是孝。孝就是对父母的尊重、惦念、给父母一声问候,报个平安、拉拉家常,让他们放心、高兴。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孔屏说,无论你用哪种方式尽“孝心”,都最好让孩子参与进来,问问孩子,想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点什么礼物,或者给孩子讲讲为什么要给老人送这些东西,让孩子明白父母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一片孝心。而不能回家给父母打电话拜年时,别忘了让孩子给老人问个好,老人听到孙子、孙女的问候会很开心。

    据了解,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学生今年的寒假作业里都布置了“孝心”作业,要求学生为家长做一件事。这个“作业”,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孔屏教授说,或许你并不需要孩子为你做什么,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学习这个能力。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给长辈买个礼物?为长辈捶捶背、揉揉肩?依偎在长辈怀里和他们聊聊天?给长辈倒杯水,削个水果?点点滴滴地都是孝。给孩子个机会,让他(她)为父辈或祖辈做点事情吧。

    不能少之3

    理财教育

    刘女士:我儿子去年收了近一千元的压岁钱,要求自己支配这些钱。考虑到孩子已经13岁,也想借机看看孩子管理钱的能力到底如何,便没要回儿子的压岁钱,谁知,两个月后,当我问儿子压岁钱的支出情况时,他告诉我,钱已经花完了。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儿子说,都花在买吃的、喝的以及和同学出去消费上了。孩子的不当和有失节制的消费让我认识到,没有一个好的理财观是不行的,孩子的“压岁钱”怎么花一定要引导。

    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给孩子的压岁钱不再是三毛两毛了,一些孩子的压岁钱几千上万,很可观。如何处理这些钱呢?这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良机。

    家长可以利用“压岁钱”这笔数目不小的钱为孩子上一堂理财这门人生“必修课”,如与孩子一起制定消费计划,哪些可以零花,哪些用在购买学习文具上,哪些可以用来给长辈买礼物,哪些可以存到银行里,让“钱生钱”。学会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让喜气洋洋的压岁钱成为孩子个人理财能力的起点,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不能少之4

    礼仪教育

    小弘妈妈:我女儿上五年级了,平时在家里吃饭,都是好吃的先让她吃,久而久之,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她喜欢吃的东西,我们不能动,只有她吃够了,我们才能吃。她还是个孩子,我们也没把这个太当回事,可是,在一次他爸爸几个朋友的家庭聚会上,当上了软炸虾仁时,小弘高声叫着“我要吃、我要吃”,使劲把那个盘子往自己跟前转,然后埋头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见盘子底了,她让我们太尴尬了,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注重对她进行礼仪教育。

    春节是聚会的日子,男女老少,熟悉的,陌生的都有可能聚在一起,为了避免因孩子不礼貌而带来的尴尬,那就对孩子来一次“文明礼仪强化培训”吧!怎么培训呢? 梁玉景老师建议,首先,教会孩子怎样称呼。现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亲戚走动不多,亲戚间的称呼许多孩子搞不清楚:舅舅、阿姨、大娘、大伯、姨奶奶、姑姥姥……借此机会可对孩子进行一次讲解。其次,要教会孩子怎样使用春节的祝辞。见到年纪比较大的人时,怎样祝福;当见到同龄的朋友怎样祝辞;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等。当孩子与客人打招呼时,不要简单地说“你好”或“过年好”,而要加上具体姓氏,让人感觉更受重视,如李阿姨好,王叔叔好等,问好时要面带微笑注视对方,跟对方有目光交流。

    威海市塔山小学的孙琳娜老师说,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可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水、拿糖果等。大一点的孩子不要一头扎到自己屋里不出来,最好跟大家一起聊聊天,丰富阅历。与人聊天时,要学会倾听,不能光顾自己说。

    同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些“餐桌教育”: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入座,不要在他人都没动筷时提前享用餐桌美食,也不要把自己喜欢的菜拽到面前“独”享,口内有食物,尽量不要说话等等。

    不能少之5

    人际交往教育

    虎子妈:我儿子六岁了,小的时候,我们很少带他出门,都是在家里大人哄他玩。直到三岁上幼儿园,才开始和小朋友接触,刚开始的时候,一见生人就哭,不敢和别人玩,总是远远的看着别人玩,性格非常内向,后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带他出去找小朋友玩,慢慢才好了。

    孔屏教授说,人际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单元楼房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封闭,失去了很多与人交往的机会。春节期间,孩子被大人带着从自己单元房的小天地里解放出来,有了较多的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是学习与各种年龄、辈分人交往的好机会。父母应抓住这个契机,自然而随机地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候,大人关注即可,少点干涉,他们和谐相处固然喜人,即使有矛盾,也不要横加干涉,让孩子们学着自己处理。

资料来源:山东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4-12-16 20:35 , Processed in 0.09024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