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讯!喜讯!我市荣获省级新称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18:16: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祝贺!
8月30日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
“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正式评审命名结果
我市被授予
2021—2023年度
“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邯郸共有8个县和乡镇被评为
2021—2023年度
“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其中
我市平调落子
荣登榜单
真是可喜可贺
让我们快来看看吧

 平调落子的成功入选是我市文化事业上取得的又一优秀成绩,不仅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还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拓宽了新舞台。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平调和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独有的两个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武安平调角色行当齐全,有所谓“四梁八柱”或“四生四旦四花脸十二行”之说。武安平调的武打自成一格,粗犷、豪放,带有彪悍的民间武术气概。以武安话为基础韵白,乡土气息浓厚,风格淳正朴实。
  武安落子行当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表演将秧歌、民间舞蹈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既叙事又抒情,活泼自如。道白使用武安方言,庄谐兼重,常有妙语联珠,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据初步考证,平调约产生于明末清初,落子约产生于明嘉靖年间。两剧种经长期演变而日臻成熟。在抗战时期,平调落子称“红色剧种”,在解放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59年6月周总理来邯郸视察工作时,在邯郸地委礼堂看了平调《盘坡》、落子《借髢髢》等剧目之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59年9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邯郸时,看了落子剧《端花》之后让其代表邯郸的地方特色赴北京参加庆祝建国10周年国庆献礼。当时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均作了整版报道。

武安落子《端花》
  现在,全市现有平调落子剧团等民间特色艺术团队10余个,常年编排更新剧目,经常下乡演出,近三年共演出1000余场,更深入到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和顺县等地区进行巡回演出。今年,由中共武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武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倾情演出的大型红色题材武安平调剧《江姐》成功演出。

平调剧《江姐》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三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名,常年在平调落子传习所**上课、辅导,为平调落子爱好者提供方便,传承平调落子技艺。
  武安市作为“平调落子之乡”,结合地方实际,融入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成立新荣平调落子传习所,由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亲自授课,教授平调落子唱腔与技能,以活水乡楼上村为文艺阵地,为到访游客演唱传统曲艺和戏曲节目,深受广大群众与游客的喜爱。


武安平调《桃花庵》

武安平调《斩杨景》
 近年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平调落子的繁荣兴盛,我市全面实施平调落子剧种保护工程,建立平调落子长效保护机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及激励措施,促进平调落子的传承、发展。
  同时,我市以创建“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活动为载体,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深入挖掘和盘活我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生态的整体保护和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队伍及乡土文化人才,让武安市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传承、普及、发展和壮大,真正使武安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张名片走向全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5-1-26 07:38 , Processed in 0.087154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