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石洞乡三王村的‘山岱王’卤味,老汤慢炖到肉质酥烂不腻;还有青烟寺村的石碾小米,石磨碾制留住胚芽,熬粥能起三层米油!”镜头前,金箫举着特产语速轻快地介绍,屏幕上“看着就香”“怎么下单”的评论瞬间刷屏——这是她直播间里最常见的热闹场景。
2024年秋,刚到石洞乡任职的选调生金箫,在走访中发现了农户们的烦恼:当地“山岱王”卤味凭地道风味小有名气,石碾小米因原生态种植备受青睐,可农户不懂销路,好东西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份遗憾,被金箫悄悄记在了心里。
恰逢武安市启动“一品一播”电商助农行动,不仅搭起覆盖城乡的直播体系,还组织专业培训、建“百品库”筛选优质特产。金箫眼前一亮,当即决定依托此前短视频“基层工作者的一天”vlog积累的粉丝基础,试水直播带货。她给抖音号取名“箫不点儿”,既嵌了自己名字里的“箫”字,也藏着“从小处做起、一点点成长”的初心。 起步之路虽有粉丝基础加持,但拍摄短视频和做直播是完全不同的,金箫的直播之路仍然充满挑战。第一次直播前,金箫对着镜头练了几十遍台词,可开播后还是紧张到忘词,只能机械重复“东西很好,大家看看”。看着冷清的后台数据,她虽失落却仍坚定信心。借着市里的电商培训,她跟着讲师学选品、练话术,向资深主播请教互动技巧;为了让网友更信任,她干脆把直播间搬到卤味作坊和小米种植地,实景拍摄加工全过程,让“原生态”看得见摸得着。 随着直播经验越来越丰富,金箫没有止步于自己熟练直播技巧。在乡镇“一品一播”直播中积累成熟方法后,她主动带着设备、笔记下到村里,手把手教村干部做直播:从账号注册、镜头调试的基础操作,到如何结合村情介绍特产、怎么回复网友提问,她都耐心拆解演示。在她的指导下,不少村干部从“面对镜头不敢说”,慢慢成长为能独立推荐本村特产的“村级主播”。
如今,“箫不点儿”抖音号已积累1.4万粉丝,金箫用直播间的热度,让石洞乡的特产跨越山海,直达全国食客餐桌。从初出茅庐的选调生,到得心应手的“助农主播”,她不仅让基层故事成功“出圈”,更带着农产好物“扬名”,在小小的直播间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鲜活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