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筹资建设的磁山文化博物馆,2006年在武安市磁山镇磁山文化遗址落成,并向游人开放。
1972年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300多年,被认定为世界上粟、家鸡、核桃最早发源地,是中国考古工作一个重要突破。“磁山文化”下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组成一个完整链条,不仅将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研究的空白,而且改写了世界农业史,推翻了以前中国的“粟”是从埃及、印度传播而来的观点,把中国植粟年代至少上溯了两千年。磁山文化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94年,武安市就在磁山文化遗址旁建起博物馆,但条件简易,场地较小,展出的文物十分有限。尤其是经过这些年的连续运转,已不能很好保护馆内石器、陶器、动物残骸等珍贵文物。为此,武安市多方筹资,在磁山文化遗址旁建起了高标准新馆。
磁山文化博物馆占地700多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展厅,南展厅陈列的文物主要有石磨盘、石磨棒、砺石等147件不同种类文物,北部展厅则向人们展示出土的动物骨器、胡桃、灶盘等50多件文物。新博物馆中还安装了现代化密封保护装置,并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布置了新石器时代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和民风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