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晨光与夜色中 总有一群身影在不停穿梭——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 …… 他们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 用脚步串联起千家万户的需求 读懂他们的奔波与期盼 我市以“细微之处见温情”的初心 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 “以前跑单累了只能蹲路边,现在这儿有热水、能充电,饿了还能热饭,比家里还方便!”刚结束午高峰的饿了么骑手王明杰,话音未落就直奔洺湖社区的“暖新驿站”歇脚。
这处**开放的空间,是我市友好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全市共设立友好社区11处,依托社区建成标准化“暖新驿站”,实现城区社区全覆盖,统一配备休息桌椅、充电桩、**饮用水、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成为新就业群体的“避风港”,更有银行等企业主动参与,设立暖新服务站,为奔波在外的新就业群体增添更多便利触点,目前全市累计设立暖新服务站点30处。
针对封闭小区配送难题,我市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主动发力,协调住建部门和有关社区,一方面对华西新都、银河御府、太行明珠3个封闭物业小区,明确规范外卖员身份核验、有序通行等流程,允许其进入小区配送,破解“最后100米”梗阻;另一方面聚焦“寻路难”问题,更新70余个单元楼标牌,并在碧桂园等小区增设清晰楼宇指示牌。这一系列举措让快递员李宏伟感叹道:“再也不用麻烦业主指路,送件又快又准,省了不少时间!”
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让健康与权益保障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迫切需求。“两新”工委聚焦需求、精准发力,把服务实实在在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 安康医院挂牌“暖新医院”,提供义诊与诊疗优惠;西岭湖大药房设“暖新药房”,开通买药绿色通道,不仅提供**量血压、95折购药福利,让骑手们“看病买药不耽误跑单”。此外,健康讲座轮番开讲,内容从职业病预防到心理健康疏导,还搭配**体检服务,共同为新就业群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大厅设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服务点”,有律师、志愿者在线答疑,法律援助热线随时响应,面向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权益维护等服务,帮大家筑牢权益“防护墙”,工作更安心、更放心。为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便利与关怀,除上述友好场景外,我市围绕他们高频活动的工作、生活区域,打造了涵盖友好园区、友好商圈、友好校园、友好站区在内的共计九大友好场景,串联起对新就业群体的全方位关怀。
在洺湖社区,一堂特殊课正在进行,“外卖小哥天天在路上,安全是我们最牵挂的事!”市委社会工作部、“两新”工委联合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共同走进洺湖社区,开展交通安全培训,把实用知识送到骑手身边。在春节、中秋等节日,“两新”工委为困难的新就业劳动者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让异乡打拼的他们感受家的温暖。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中的多元需求,我市常态化组织开展 “送政策、送清凉、送温暖、送健康”“四送”专项活动,从政策解读到物资帮扶,从健康守护到四季关怀,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深切关怀与浓浓暖意。
友好场景的温度,不仅在于“被服务”,更在于“共参与”。友好场景在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同时,也逐渐吸引他们发挥职业优势参与基层治理。我市通过党建工作凝聚方向,依托暖心关怀拉近距离,搭建起双向奔赴的桥梁,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者变身基层治理参与者。
120余名快递员、外卖骑手通过“社区报到”机制,加入社区治理“储备队伍”。饿了么骑手李凯光就曾在送餐途中发现垃圾外溢,随手拍照上报社区,社区第一时间安排处理,他感慨道:“不耽误送餐还能帮社区办事,特别有意义!”如今,安全隐患、邻里矛盾、设施损坏等问题,经他们收集上报后闭环解决,也让城市治理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