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完成了内部装修和布展工作,正在进行博物馆、遗址广场和保护大棚的卫生清扫等扫尾工作。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位于磁山遗址西北侧台地之下, 2007年10月筹建。以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工程为主体,配套遗址广场和遗址保护棚,依托自然山水,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考古研究于一体,在保护磁山文化遗址的基础上,充分展示磁山文化精神,展示地域特色。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由天津大学设计院设计,基本呈长方形,总面积为43m×64m 三层建筑。包括一层中央大厅和一、二、三层东、西、北展厅。进门后,四根“三足鸟”图腾柱把人们带入远古的磁山文化,中央大厅建有大型浮雕“中华文明源”及微缩沙盘,真实反映了磁山先民农耕、饲养、采集、制陶、狩猎等场面。中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布展包括意外发现、文明曙光、磁山探谜——文化成就、崭新篇章、遗址地区文物保护及展望、磁山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及展望、磁山文化书画展七个篇章。以文物、雕塑、场景、模型、影视播放、多媒体、动漫等手段为主线,突出观赏性、互动性,体现艺术化、个性化、人性化;以事件、人物、文物图片为辅线,将磁山整个历史发展串联起来,展现了磁山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通过集中展示磁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文物,谷子、黍、家鸡、核桃的演变发展过程,以及磁山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采取图片、图版、文字解说、影像资料、多媒体以及绘画景观等辅助手段,使观众了解磁山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脉络和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恰当地运用灯光的渲染作用,通过不同形式将重点内容定格为“闪光点”,突出了磁山文化的辉煌成就。
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将为人们了解“磁山文化”打开一扇大门,而随着挖掘的进一步深入,史料实物的进一步搜整,“磁山文化”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磁山文化”将在中华文明史上缩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