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遗址”为农业起源提供证据
10月16日,在河北武安举办的解读磁山文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考古课题组专家表示,对武安市磁山新石器遗址内出土的粮食灰化样品进行的科学鉴定表明,磁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粟的发祥地,也是黍的起源地,距今约10300年。这个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为农业的起源提供大量直接证据。
据介绍,磁山新石器遗址位于武安市磁山村,发现于1972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发现后,经考古工作者多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遗址中发现贮存粮食的窖穴及腐烂的粟、黍,出土文物万余件,有石、骨、蚌、陶器和祭祀品,还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石斧、石铲,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等。其中,粟、黍的出土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孙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