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宗教工作只能落实到县级,在乡镇基层出现宗教工作断档现象,无人管、无职能、无所为,武安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武安实际,提出了“续腿”工程,大胆破局,扩展基层职责,延伸宗教工作主体,强化对基层宗教工作的督查,制定了《武安市乡镇宗教工作职责》、《武安市乡镇宗教工作实行百份考核》,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发挥乡(镇)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作用,确保宗教和谐稳定,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是重构“一个小组”,健全工作网络。武安市对宗教领导小组重新规并,在明确各成员单位基础上,将办公室设在了宗教局。各乡镇都成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宗教工作办公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切实做到工作有部署,落实有人员,经费有保障。同时将职能延伸,形成以乡镇宗教工作人员为主导,以包村干部为依托,以农村干部为骨干,以村民小组长为基础横到边、纵到底的宗教信息网络,为第一时间获取宗教信息,排查矛盾引患奠定了组织上的基础。
二是明确“十项任务”,强化工作职能。为使乡镇明确自己的职责,武安市宗教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当地实际,对乡镇提出了十方面宗教工作内容,即未批先建宗教活动场所、露天宗教造像;未经批准擅自举行宗教活动;信教群众非法聚集;信教群众上访排查;擅自设立宗教活动点;宗教活动场所内发生较大事件;非宗教活动场所举办宗教活动;假冒教职人员;有关组织和个人干扰正常宗教活动,侵犯宗教界合法权益;在旅游景区擅自设置带有宗教色彩构筑物等方面进行了规整,使基层对宗教工作的内容有了明确的了解,特别是对治理“两乱”,即乱建寺庙、乱建露天宗教造像,将责任压死在了乡村两级,堵住了乱建的入口。对信教群众的集体宗教活动,要先由乡镇进行初审,提出意见后再逐级上报,同时乡镇要对宗教活动进行全程监管。鉴于多数宗教方面的矛盾发生在基层,武安市提出了“尽早介入,争取主动;积极工作,疏导情绪;慎重对待,谨慎处理”的原则,力争做到信访隐患能化解,信访案件能控制,意外情况能应对,将引患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三是健全“九项机制”,延伸工作职能。针对宗教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等特点,武安市提出乡镇宗教工作要建立九项机制。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机制,将宗教活动场所的行政审批延伸到乡镇,争求基层意见;宗教人士管理机制,将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非党基层后备干部对待;宗教活动管理机制,严格宗教活动报告审批和外来人员实名登记制度、严格禁止未批擅自举行宗教活动、严格禁止擅自跨区参加宗教活动;健全两级网络机制;培训工作机制,对党员干部宗教理论政策和宗教教职人员、信教骨干的培训教育,构筑思想防线;矛盾排查报送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完善乡、村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应急处理机制,各乡镇制定宗教领域突发处置预案;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九项工作机制,夯实了乡村工作任务,实现了基层宗教工作有人管、有内容、有所为。
四是实行“百分考核”,提升工作水平。工作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抓落实,武安市将宗教工作列为对乡镇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占整体工作的5%,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年的宗教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作为对乡镇考核的依据,分别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治理三乱、行政执法、领导评议、宗教信息等九方面进行考核,凡是宗教工作出现重大意外事件,一票否决,当年不再评为先进乡镇集体。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重视度,增强了他们对宗教工作的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稿件来源:邯郸市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