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市发展生态农业拓宽百姓致富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1:0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我市抓住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不放松,从种植、采摘、加工到成品,科学谋划生态产业的发展链条,帮助农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武安市管陶乡的木作村,记者看到农民刚刚从柿子树上采摘下来一些叶子,这种叶子制成茶叶后,不但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还亲切的称柿子树为“摇钱树”。
    今年68岁的白玉堂是木作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现在谁家都有几棵柿子树,但是这几年由于气候等因素,采摘的柿子不值钱,都没卖出去。今年听说村里回收柿子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收入竟然是原先的一倍还多。他说:“采茶按每斤15块钱算,采了有150斤,总收入挣了2000多块钱。”
    木作村位于我市西部,全村有805口人。由于该村地处深山区,柿子树在该村分布十分广泛。为了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村委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无污染的柿子树叶变废为宝,他们投资10万元购买了茶叶加工设备,向村民统一收购柿叶进行加工、包装、销售,打造特色品牌。
    管陶乡木作村的炒茶技术人员白安香说:“我们制茶要达到180度到240度,高温杀青(菌),然后人工搓茶机器揉茶等十几道工序制作流程,一个流程下来,就能做到十斤茶”。
    随着木作村生产的柿树茶叶消费市场的日益活跃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柿叶茶产销两旺,年增加集体收入50多万元。
    管陶乡木作村党支部书记白起先说:“我们所生产的柿叶茶将来要进行品牌化,打入国内市场,而且要扩大种植柿叶茶,还要生产连翘茶,使品种多样化,拓宽农民的致富路,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目前,我市茶农达4万多户,10多万农民端上“茶饭”,走上了种茶致富的道路。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利用自身优势,扩大柿叶茶、连翘茶等经济作物生产,打造茶叶产业链,发展集观光、体验、采摘等模式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5-4-22 06:48 , Processed in 0.08899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