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揭武安刀匠铺面临失传的制刀手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9: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一代代传承,到李喜恒这一辈儿,已经是第三代了。李喜恒是家里的长子,弟弟之前也跟父亲学做刀,但干了十二年后,便做起了生意,只有李喜恒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30年。45岁的李喜恒,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身体结实。他从父亲那里传承下了这门手艺。“虽说这活儿又累又脏,但我和我父亲一年下来收入至少也有10来万。”李喜恒说。父子俩从来都不会为刀的销路发愁。反而,有时候让他们发愁的是,顾客大老远慕名而来,想买刀,但他们没货。
  记者采访时正值中午,但短短一个小时里,就来了两拨买刀的客人。其中一拨来自武安市西寺庄乡小汪村,他们专门开车来买刀。“都是纯手工打造,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来的。”顾客说。另一拨是永年县的,是刀匠铺的老顾客了,特意来取定制的三把宰羊专用刀。记者注意到,刀匠铺制出的每把刀上都刻有“李柱良”字样,李柱良说这是他们家刀的标志。
    “质量一定要过硬,宁可让顾客多等上三天,也要打造精品刀具。”这是李柱良常常教导儿子的。正是靠着在质量上的严把关和不断创新的手工技术,才使得李家的手工刀远近闻名。目前,武安市各大宾馆、饭店的大厨们大都用的是李柱良家的刀,甚至一些走出国门的武安厨师,回到家乡后,还专门定制几把刀具带出国。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刀的工艺,其实最主要就是刀刃的打造。你看这块料,中间一层是钢,两边是铁,这是我们做刀刃的料,这里面钢和铁的掺合有一定比例,而且这个比例是一个技术秘密!”李柱良说。
  但令人惋惜的是,对于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合适的传承者却很难寻觅。李柱良的孙辈们对这一工艺丝毫不感兴趣。几年前,李家父子开始从外面寻找传承人,但不好找,都嫌这活儿太累、太脏。倒是有一个年轻人来刀匠铺里学了三四年,不过还是半途而废了。面对即将失传的手艺,李柱良父子俩感到很是无奈。

文章来源:http://he.ce.cn/hdjj/hdtp/201408/29/t20140829_177491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冀ICP备08009218号-1|冀公网安备 13048102000201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0310-5660010  邮箱: 652228135@qq.com

GMT+8, 2025-1-20 19:24 , Processed in 0.09286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